《少女的祈祷》是波兰女钢琴家巴达捷芙斯卡创作于1856年,举世皆知的钢琴小品。
曲子结构单纯,浅显淳朴,亲切感人,虽略带伤感,但又异常柔美。
充分表现出一位纯洁少女的美好心境:充满了梦幻和遐想,洋溢着对青春和爱情的美好愿望。
《少女的祈祷》是名副其实的少女所创作,作者巴达捷夫斯卡是一位波兰少女,在十八岁的花样年华里谱写了《少女的祈祷》。
然而她二十四岁便夭折了,不幸因肺炎离开了人世。
巴达捷夫斯卡的青春是短暂的,但她留下的这首钢琴作品,却是一支永开不凋的鲜花,永远绽放在世界音乐的百花园里。
它以娇小的身姿送出幽幽淡淡的清香,每当静下心来细细聆听时,它就带来亲切、温馨又甜美的感觉,令人陶醉,令人难以忘怀。
一百几十年来,在接触过钢琴音乐的人当中,有谁不知道这首名曲呢?
这首作品作于1859年,最初刊登在法国巴黎一家音乐杂志的副刊上,但很快就不胫而走,成为畅销一时的名曲,此后相继以八十余种不同版本风行全球。
每次听到这首曲子,就觉得巴达捷夫斯卡向我们徐徐走来,她正透过时空隧道向我们倾诉着一位波兰少女的青春和憧憬……
在乐曲的结构上,《少女的祈祷》以抒情的方式描绘出音乐本身所代表的意境的美好。
前四小节的降E大调音阶简短而明朗,宛如教堂的钟声响起,勾画出一座高大庄严的教堂形象。
全曲旋律温婉而优美,色彩分明,时而欢快时而忧伤。
让听众的思绪走进教堂,仿佛看到一位穿着雪白长裙的少女在上帝面前虔诚地祈祷。
整首曲子听起来似乎是以同一个旋律在不断的重复,但细听后却发现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音高。
曲中跌荡起伏的音高带来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和不一样的意境体验。
只有在反复聆听和不断揣摩中,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曲子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并掌握领会弹奏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