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是一首日本妇孺皆知、经久不衰的艺术歌曲,由山田耕筰根据诗人三木露风1921年在北海道一家修道院写的同名诗歌谱曲。可以说,这首歌曲的音乐旋律深深地镶嵌在每个日本人儿童时代的美好记忆中。
三木露风自幼成长在自然环境优美而又寂静的山村,他回忆说,在童谣中,我所歌颂的山峦郁郁葱葱,在夕阳照射下尤为美丽动人。越过一道山梁向对面山头进发时,可见山上深不可测的湖泊。它使我幼小的心灵始终抱有神秘感,认为对面肯定隐藏着什么。这种孩童的憧憬、幻想与向往,可称之为先天性的对自然的思慕之情,浓浓地存留于我少年时代纯真的心中。
据说在诗人五岁时,母亲就离家出走,幼年时代都是由他的姐姐背着抱着。姐姐的后背,让幼小的诗人感到温暖,经常想起母亲的身影。傍晚时分,红蜻蜓在晚霞之中孤零零地飞来飞去,叠印出他孤苦伶仃的寂寥心情。这种悲美的情趣反映了一个典型的文化现象“日本式孤独”,因此在日本社会引起很大反响。
还有另一个说法,诗歌中的阿姐是祖父家的小媬姆,整天背着露风玩耍劳作。因此露风对她的感情很深,长大后也常会想起她。有一次在北海道函館的修道院洗礼时,忽然看见修道院的窗外飞着红蜻蜓,便想起了曾经背着幼年时的自己、唱着儿歌的小媬姆阿姐,于是创作了這首诗。
《红蜻蜓》是一首四三节拍的分节歌,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作曲家兼具日本传统的文化背景和西洋音乐教育背景,他巧妙地将诗歌的抑扬顿挫融入到旋律当中,使这首歌曲既具有西洋音乐的风格特点,又表现出日本文化特有的含蓄美和悲观美。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自然流畅,易唱易记,不但细致地刻划出了歌词的唯美意境和动人真情,而且把儿童天真恳切的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甜蜜回忆,以及历经沧桑后对转瞬即逝的美好往事的向往之情。
这首歌作为童谣,基本属于中音区,适合各个声部的人演唱,每个乐句都是正拍开始,十分工整,换气的位置也很有规律,所以在日本十分受欢迎,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唱过这首歌。
但作为艺术歌曲,这首歌并不容易唱。一开始的两个小节从低音5到中音5,然后再到高音1,位置丝毫都不能改变,也不能唱得太重,这就要求演唱者要有很好的气息支持和控制。另外演唱时还要注意,虽然这是童谣风格的歌曲,但却不是表现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趣,而是在似幻似真的回忆中借着蜻蜓和晚霞来抒发作者的乡愁和思念故人的感伤,要深刻体会作者感情的跌宕起伏,即使是平静的音乐也要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情怀,这样才能不失原味。最后建议大家最好学习用原文演唱,这样可以体会到日本语言的韵律之美,尤其是跟音乐旋律的和谐融合,这是任何翻译都不能替代的。
Tags: 红蜻蜓(17)